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托育資訊 > 母嬰專欄
當父母和老人對養育方式持不同意見時該怎么做?
發布時間:2023-3-20 來源:元將貝蓓 瀏覽次數:

  父母和老人在孩子的養育方式上有不同意見,這是一個全世界都存在的普遍現象。父母學習了很多最新的育兒知識,而老人覺得養育孩子這事我有經驗而且做得還不錯啊。當兩代人對某一個養育問題持不同觀點而又都固執己見時,矛盾就產生了。

 

  根據美國密歇根大學莫特兒童醫院關于兒童健康的全國調查,美國幾乎半數的父母和老人之間存在關于養育方式的分歧。最大的分歧包括:

  建立規則(57%)●飲食/零食(44%)●電視/電子產品(36%)●禮貌(27%)●健康/安全(25%)●偏心(對某一個孫輩孩子與別的孩子不同)(22%)●上床睡覺的時間(21%)●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或信息(10%)

  這個調查同時也發現,17%的父母說,當他們請求老人和自己在養育方式上保持一致時被拒絕了。當老人拒絕尊重父母的養育方式時,有些父母可能會限制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出生于哪個年代是決定老人養育觀點的重要因素

  1950年代以前出生的老人,因為自己經歷了匱乏的年代,會更關注孩子吃得多不多,怕孩子沒吃飽;會更關注孩子穿得多不多,怕孩子凍著,等等。

  1960年代出生的老人,因為自己經歷了動蕩的年代,可能會更關注孩子的性格是不是堅強、會不會與人交往,有沒有禮貌,等等。

  1970年代出生的老人,經歷了教育改變命運的年代,可能會更重視孩子的學業,關注自己的孫輩是不是比別的孩子數數早、說話早、識更多的字,等等。

  年輕父母試著去理解老人持不同養育觀點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如何處理和老人之間的分歧

  誰都不希望發生沖突,但是分歧不會自己消失。父母應該先分析兩代人之間的分歧是原則問題還是非原則問題。

  原則問題是涉及到孩子安全的問題,比如應該仰睡還是趴著睡,小床里不能放毛絨玩具,能不吃花生米、果凍等,這樣的問題是沒有商量余地的。原則問題不能太多,但是必須堅持。

  非原則問題是那些相對來講不那么重要的問題,比如喂飯、看電子產品的時間、睡覺時間等。非原則問題不會給孩子帶來安全風險,在應對時可以更靈活一些。

  針對養育觀點的沖突,年輕的父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原則問題

  對于原則問題,如果老人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第一步可能就是不讓他們和孩子單獨在一起。必要的時候,限制他們接近孩子,比如通過視頻見面等。

  非原則問題

  應對老人不同意見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來一場開誠布公的討論。以下是關于談話的一些小技巧:

  盡早處理。你一旦意識到存在分歧,在問題變得更大之前就提出來。

  平靜而溫柔。如果你很生氣,試著給自己一點時間平靜下來。不要讓情緒把小問題變大。

  強調你感謝老人的關心。比如,您可以說:“我知道您是因為愛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我們特別感謝您幫我們帶孩子,爺爺奶奶能幫忙帶孩子最讓我們放心了”,等等。親人之間有些時候會覺得這不都是不言而喻的嗎?掛在嘴上不肉麻嗎?不妨試著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看看對方的反應,把您對家人的理解和感謝表達出來,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清楚地表明您的觀點和理由。關于這個問題您的觀點和理由是什么,為什么他們必須尊重您的決定?讓您的解釋盡量簡單和直截了當。

  保持開放的心態。老人成功地養育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對孩子沒有什么安全風險的話,試著給他們的不同意見一個機會。

  如果父母和老人之間存在沖突,孩子是能感受到這種緊張的氣氛的,他可能會感到焦慮,無所適從。父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解決兩代人之間的分歧的責任也在父母身上。老人和孩子之間的隔代親情是非常寶貴的,當然,如果父母的養育方式總是被質疑,也會很受挫。

  元將貝蓓應該怎么做?

  當您托育入戶的家庭存在兩代人之間養育觀點沖突的時候,您應該:

  幫助父母區分原則問題和非原則問題。

  ●傳遞科學的養育知識。從元將貝蓓中查找關于該話題的內容,總結關于這個問題的5-10個要點,作為托育入戶養育指導討論環節的主題之一

  ●發現并肯定老人做得好的方面,消除老人可能存在的抵觸心理。

  ●肯定父母和老人的觀點中積極的方面,先找優點再達成共識。

  ●與父母和老人一起討論關于該問題的解決辦法,制定改變的計劃。

  舉個例子

  一位3歲小朋友的媽媽反映:因為疫情意外在爺爺奶奶家封閉了兩個月,加劇了很多本來就有的分歧。爺爺奶奶多次明確表示,就是不認同我們的理念,覺得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覺得托育中心沒用,覺得他們當年怎么怎么樣。其中比較主要的矛盾包括:

  ●爺爺奶奶認為男孩子不能哭,媽媽認為男女平等,孩子哭的時候也陪著他;

  ●孩子有時候會故意讓做什么不去做什么,不想就不理人,爺爺奶奶覺得我們管得太松,沒有家長的威懾力。我們和孩子也多次聊過這個問題,道理孩子都懂,但還是經常會犯;

  ●老人比較在意孩子吃飯吃得不夠,一頓吃得不多就要說,孩子不想吃了就只好玩餐具玩食物,老人又會說父母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媽媽本來不在意,但是現在變得一旦孩子吃得不多就如芒在背。

  元將貝蓓給托育老師的建議:

  ●和媽媽一起分析這些問題是屬于原則問題還是非原則問題。

  ●參考前面文章的內容,用開放式問題了解更多的信息,幫助媽媽分析老人這些觀點的原因,盡量去理解。

  ●用開放式問題了解更多孩子哭的原因,分析是因為疼痛、不舒服等身體原因,還是情感原因,或者是否把哭作為交流的手段?!独斫夂⒆拥谌甑纳缃缓颓楦邪l展》,“隨著腦部發育成熟,2-3歲的孩子也在逐漸發展自己的情感控制能力”的內容,建議媽媽如果孩子把哭作為交流的一種手段,可以試著去引導一下孩子控制自己的情感,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可以在孩子哭的時候抱著他,先接納他的情緒,然后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委屈,媽媽理解,下次,你能不能試試直接告訴媽媽:我生氣了,我不高興?!?

  ●2-3歲的孩子正處在反抗期,故意不做或不按大人說的做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孩子的記憶還相對短暫,需要父母反復溫柔而堅定地提醒。這都是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正常的現象。找到手冊中關于反抗的父母參考資料,可以打印下來,帶給爺爺奶奶。

  ●《喂養學步兒》,向奶奶解釋不必過于擔心孩子一頓吃得多與少。將《避免餐桌大戰》等內容提供給奶奶。

  ●在交流的過程中,肯定老人和父母觀點中積極的方面,從有意愿改變的人開始,協助界定需要做出的改變,并一起制定改變的計劃。

  最后,如果您是一位老人,不妨回想一下您年輕時聽到公婆或自己的父母批評自己養育孩子方式時的感受,也許可以幫您忍住批評的沖動,多想想自己可以幫忙做什么。記住,在養育孫輩這件事情上,您的角色更多的是支持者和幫助者,而不是決策者。

  如果您是年輕的父母,多想想老人對孩子的愛和提供的幫助,不僅要心懷感激,也要表達出來,讓老人知道。

  如果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用積極的心態,多找對方好的方面,少批評,多幫忙,不僅有利于家庭和諧,也會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健康的環境,畢竟,孩子的幸福是第一位的。

Copyright ? 2021 北京今日龍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2021032086號-1   技術支持:企航互聯 合肥網站建設
中国熟妇色XXXXX